推广 热搜:

解决汉语文血肉的精华--成语--中学生、高中生语文学习技巧之三

   日期:2024-04-21     来源:www.tuilianke.com    浏览:504    
文章简介:新课标高中语文第二册课文后的附录部分有一个专题《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该文通过对成语的来源及类型与成语结构的举例剖析,告诉大家成语在语文学习中的要紧地位。由于它是文化之源,“源”承载着中国传统政治、经济、军事、人文等历史文化文明;成语...

新课标高中语文第二册课文后的附录部分有一个专题《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该文通过对成语的来源及类型与成语结构的举例剖析,告诉大家成语在语文学习中的要紧地位。由于它是文化之源,“源”承载着中国传统政治、经济、军事、人文等历史文化文明;成语浓缩的语言结构(以四字为主)包括着丰富的内容;更要紧的是作为语文的血肉是无限丰富的作文材料及口语表达最丰富的土壤。因此,解决成语,对于学汉语文具备不可估量的意义。以下试举几例并附一篇作文加以佐证。


《易经》之“否极泰来”。“否”为霉运,“泰”是福音,“极”为顶点,“来”是结果。此语之意为:世间的事情没千篇一律的,一直进步变化的。假设一个人或一件事进步到极糟糕的时候,可能(它)的好运就到来了。这是哲学,是辩证法。当然它指的不是天上掉馅饼,而是努力才可能时来运转,由于机会一直留给有筹备的人。唯心主义者不知道这个道理,所以用《易经》算卦,变成迷信。


《论语》之“善贾而沽”或称“待价而沽”。讲的是孔子一直没出来做官。一天,他的弟子端木赐即子贡就间接地提醒孔子说:有一块美玉,你是总把它放在匣子里呢还是把它卖掉那?孔子多聪明,心领神会地说“沽之哉,沽之哉”,即卖呀卖呀!我在等着一个识货的卖好价格那。孔子的意思是我不可以随意出来做官,要彼此赏识,还要有认可的待遇才行。由于在《论语》里就有孔子与卫灵公的对话,看出孔子在鲁国做官时俸禄是非常高的。这绝不是大家对圣人的庸俗讲解。


《左传》之“余勇可贾”。讲的是齐国和晋国“鞌之战”的一个插曲。齐国的高固可谓孤胆英雄,他只身一人进入晋国军营,用一块石头打伤一个晋国的士兵,抢夺了他的战车,在战车后边绑上一棵树头,有意掀起尘土,冲杀出晋国的军营,回到齐国的军营后说:哪个需要勇气,我这还有多余的勇气可以卖啊,来买吧。


《孟子》之“旱苗得雨”。它的字面非常不错理解:小苗假如没充足的水分,自然就会枯死。孟子在此是打一个比方。把“苗”比成百姓人民,把“雨”比作礼仪等精神层面的东西。也就是说人是有精神的,好似小苗有雨一样,有了精神的滋润,才能使百姓人民提高精神境界,假如没精神,即便是活着的人也好似枯死的苗一样。


《史记》之“兔死狗烹”。在《淮阴侯列传》中因为韩信功高震主,刘邦吕后寝食难安,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咋看都觉得韩信要谋反。总给韩信小鞋穿,先找借口夺其王位,再夺其爵位,最后杀了韩信。司马迁借“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比喻韩信的下场,意为伴君如伴虎,一块打天下可以,一块享天下就不成了。“狡兔”即敌人没了,“走狗”即韩信也就该被煮了。此成语如再追究,可能还可上溯到越王勾践和范蠡的故事。此不再追。


《观书有感》之“源头活水”。朱熹是大哲学家,他的诗富有哲理,尤以“为有源头活水来”为最,大家耳熟能详。告诉大家的道理是世间的事都是进步变化的,又告诉大家学习是要不断补充新知的,更告诉大家当代哲学的一个基本规律,即否定之否定规律。你看近千年前的一句诗能揭示出这样超前的道理,不是神了吗!


为了进一步证明“成语”这个“血肉的精华”在语文实践中的要紧意义,附上一篇本师2013年北京高中会考试前为学生写的一篇“主要用几个成语解决的”材料作文。材料大意是:一个专家讲坛饮酒的害处。其中有几个听众是酒鬼。专家拿两个杯子,一个杯子放的是水,一个杯子放的是酒,然后分别在两个杯子里放几个小虫子。过了一会儿,酒杯里的虫子僵去世了,而另一个水杯里的虫子还活着。那酒鬼却说:你看酒能消毒吧。请以“误区”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附正文:
误区种种


什么是误区?第一在“误”。不管由于主观还是客观,想不想,总之是“误”解,“误”读,“误”会,出现了错“误”;第二在“区”,就是在前边原因的引导下进入了某一个地区。其结果是各有不一样的:有些是灾难性的,有些是幡然醒悟或准时矫正,脱离险境,等等。


韩非子讲的“守株待兔”就颇能说明这个问题。说有一天,一只兔子不知是哪些原因懵懵懂懂地向前狂奔,结果一不小心进入了误区,一下子撞死在一棵大树下,这是一个悲剧。更大的误区还在后面。那棵树旁恰好有个农民捡到了误入此区的兔子,乐不可支。于是乎这位农民就舍弃了他本来的正道——他的本职工作——种地,进入了看上去其他人设计,其实是他一个人钻进来的误区。结果势必是田园荒芜了,收获没了,进入误区的兔子也不再来了,粮荒的悲剧就会势必发生。


庄子的“狗仗人势”造就了虎的误区,也给百兽导致误区,只有那个老狐狸成为既得利益的导演。你看,老虎要吃狐狸,狐狸说,你不敢吃我,我是百兽之王。老虎不信,也就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准则了。果然,百兽们见到领着老虎的狐狸,都躲着走。于是老虎进入了误区,真以为狐狸比它老虎厉害。百兽们也掉进了误区,它们没厘清狐狸的诡计,只注意到狐狸后边的老虎而胆战心惊了。不然,百兽假如没进入误区的话,仅需有一个兽站出来戳穿狐狸的把戏,露出“狗仗人势”的真面目,那狐狸恐怕只有命丧黄泉的份了。


误区还有不少。“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是前者进入了误区。“横看成岭”“侧看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是由于“只缘身在此山中”。所在角度不同,进入不一样的误区。一代伟人发动文化大革命,是他老人家进入了认识误区,虽然他做梦也没想过要把中国搞坏,但还是进了误区。


误区还有种种,限于篇幅,打住。

 
标签: 教员分享
打赏
 
更多>相关推荐

推荐图文
今日推荐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