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是目前大伙都有工具,作为父母的你,也要换一种认识,不再去简单的制止,而要认识到手机问题反映的是孩子对它的精神依靠。本着耐心,按部就班,给孩子一个放手手机的过程。
考试前玩手机会干扰成绩吗
破坏专注力
拿起手机想要查一道题,却被一个页面上闪出的新闻吸引;坐在书桌前想要写作业,随手拿起手机找同桌吐槽下英语老师;正在为一道题的解法苦思冥想,脑子里闪出一句歌词,不由自主拿起手机找歌听一听;时间就如此匆匆过去,仿佛一直在努力,却一直熬到12点还没把改做的作业完成。
没办法长期地集中精神,缺少对某个问题深入持久的认知和考虑,这好像已经成了手机操控下的现代人的“通病”,“专注”状况正变得愈加难得。
手机带来的满足感太容易获得,而一旦你习惯了这种“垂手可得”的满足感,就不愿再去做那些“高投入”的事情了。譬如在高度自律的状况下做完作业、考虑问题。
沉迷手机的学生非常难在学习上进行持续的、深入的考虑;而没深入考虑,浅尝辄止是无益于学会高困难程度内容的。
占用宝贵的时间
高中生学习之余的时间并不多,有的同学把碎片时间用来看几页课外书、做几个健身小动作、跟父母聊聊天说说话;有的同学则是见缝插针,一有空闲就想拿起手机,而一拿起手机就再难放手。越玩越想玩,越不想转换频道进入学习状况,于是进入恶性循环,成为手机上瘾者。
其他人在课下拼命学习,你却在找尽机会想尽方法不惜熬夜玩手机;其他人在课堂上专心听,你却在胡思乱想、打盹闹瞌睡;其他人下课或休息或筹备预习,你却开心地跟同道中人聊起升级打怪,手痒心难耐。哪个能考出好成绩,还用说吗?
破坏与周围人的关系
高中生一旦爱玩手机,爸爸妈妈势必恐惧担忧,着急上火,或直接干预,拔网线、砸手机,争吵责骂;或到处寻方找策,一想起来就暗自垂泪,为孩子将来担忧;老师则怒其不争,反复劝说无用后,干脆听之任之;处在重压之下的学生,不管在手机中获得多少乐趣,一旦面对现实,立马感觉重压特别大。这是大部分沉迷手机孩子的存活状况。
理想与现实的冲突,自己意愿与父母老师的矛盾,使他们处在一个不和谐的关系中,不可能有发自内心的快乐,也不可能在被逼学习的高压环境下获得真的的进步。
如何才能让孩子摆脱手机的“便利”
理解和接纳
不少父母平常也会拿手机看看视频,听听歌,非常能理解手机便利带来的依靠性,思想成熟的大人都会有依靠感,更何况孩子了。
引导孩子有“路”可走
为孩子引导一条可行的道路,而不是一刀砍,把手机没收,可以是培养孩子一些书法、乐器等方面的兴趣:可以是跟孩子一块运动、一块阅读;还可以鼓励孩子多和别人交往,增加孩子投入生活的乐趣。
言传不如身教
与其严格限制孩子玩手机,不如自己做表率,不让孩子看到父母沉迷于手机,目前一些看重教育的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非常不错地饰演了监督者、伴随者、勉励者的角色,在对孩子手机的用法问题上有着清醒认识,并身体力行期望将手机对孩子的负面影响降到最小。
而一部分思想上偷懒的父母,还看不到手机对孩子的害处,还抱着用手机换取孩子的消停,或者用手机拉拢孩子的欢心如此的心态,放纵我们的孩子沉迷于手机中不可以自拔。
记住这类原则,轻松伴随迎高考考试
1.不要给孩子拟定每门考试分数指标,也不要常常问孩子成绩,不然容易给孩子加压;
2.不要规定孩子考上什么大学;
3.不要把我们的意愿强加给孩子,考试前,父母不要和孩子谈志愿的事,更不要想代替孩子填志愿,不然易引起孩子敌对情绪,影响考试成绩;
4.不要在送孩子去考场的路上反复叮嘱;
5.不要专门请假在家照顾孩子。